日前,中國知網大幅度下調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下載價格,碩士論文的下載價格由原來的每本15元降至每本7.5元,博士論文每本由25元降至9.5元。這是一個好現象,但也要看到,下調價格并不是解決包括中國知網在內相關平臺存在問題的根本路徑,根本的路徑在于明確各方的權利關系。
權利關系包含有兩個方面,一是權,二是利,兩者相輔相成。“無權者”非經法律渠道不能“有權”,“有權者”的利益渠道不能無端失去。這是中國知網著作權訴訟案件帶來的啟示。
中國知網之所以最近成為輿論關注熱點,部分原因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頻繁起訴中國知網著作權侵權,通過訴訟總計獲賠70萬元。趙德馨教授發(fā)現,其發(fā)表的100多篇論文被中國知網收錄,而他本人如果要下載這些論文需要付費。
首先要看到,中國知網是“知錯”的。其主辦單位《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在12月10日發(fā)出了道歉聲明稱,今后將全面檢查在互聯網業(yè)態(tài)下的著作權保護與使用授權方式,認真分析著作權授權鏈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不足和瑕疵漏洞。
但在“知錯”情況下,一些固有的操作方式難改。拿著作權來說,《著作權法》有明確的規(guī)定:(著作權人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使公眾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除了一些特定規(guī)定,著作權屬于個人的“私權”,未經著作權人明確授權,一些網絡平臺和學術期刊雜志社無權使用,更無權獲得收益。而這一點,被包括平臺和學術期刊雜志社等主體有意或者無意地“忽略”了。這次“降價”也屬于治標未治本。中國知網此次暴露出的是對著作權保護方面的瑕疵,但在平臺經濟等領域是否還存在更多權利人權益被“忽略”的類似現象?
其次是要看到這種“忽略”背后的經濟利益,經濟利益是“忽略”的基礎。
有財報數據顯示,中國知網近年來每年保持10%以上的漲價幅度;2020年,其年收入近12億元,毛利率近54%。合法的收益法律法規(guī)是支持的,但存在瑕疵的收益就需要相關利益方充分考慮這種收益的可持續(xù)性了。
是否需要中國知網這樣的平臺?當然是需要的。因為“欲知者”需要通過中國知網這類平臺獲取相關資料和信息,但要明確各方的權利關系。將來正確做法應該是相關各方要有明確的約定,有授權的明確許可,有利益的明確分配機制等。不能因為自己有“優(yōu)勢地位”就將權利人的權利“忽略掉”。
三是相關平臺要看到今后整治的方向和重點,從而給自己敲響警鐘,盡快整改。
無節(jié)制利益索求的背后是資本沖動。今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guī)律”“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jiān)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F在,一些平臺具備了相當大的市場優(yōu)勢地位,這是否涉及在相關領域的壟斷問題也是值得考慮的。
總之,中國知網因為趙德馨教授訴訟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歸根結底還在于各方權益的不明確。這不單是在著作權保護領域如此,許多平臺上也存在類似問題。平臺經濟迅猛發(fā)展,過去會有一些模糊地帶,相關主體也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但隨著法治的進一步健全,人們維權意識的進一步提高,繼續(xù)想“打擦邊球”已經不可能。在法治環(huán)境下,明確各方權益、規(guī)范自我才是生存和發(fā)展之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93dn.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