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激戰(zhàn)正酣,民眾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空前高漲。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近日正在展出的一批1950~1980年代的體育宣傳畫,吸引我們重回“發(fā)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的激情歲月。
“迎冬奧 慶新春——新中國體育海報展”由上海楊培明宣傳畫收藏藝術館協(xié)辦。該藝術館位于上海市長寧區(qū),由收藏家楊培明創(chuàng)辦,2012年3月正式獲批為私人博物館,館藏宣傳畫達8100多種,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中國宣傳畫收藏中心”。此次為了慶祝北京冬奧會,呼應市民對體育題材藝術品的熱情,楊培明為從藏品中遴選了60余件。
在展覽現場,第一財經記者看到有老年夫婦一邊觀看第五次全運會的老海報,一邊聊起年輕時的回憶。也有年輕學生認真地閱讀展覽前言,了解這批體育海報背后的故事,并拍照發(fā)朋友圈。
新中國體育海報從一個側面紀錄了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從體育宣傳口號到知名運動健將的風采,從大賽凱旋的慶祝場面到日常生活中的運動趣味,北至黑龍江、內蒙古、陜西,南至廣東,各種風格和地域的體育文化都在這批海報上有所展示。
從第一屆到第五屆全運會、從乒乓球到田經運動,海報都反映了體育健兒卓越的體育成績和高尚的體育精神。這批原汁原味的展品,年代自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其中有不少是由原來的月份牌畫家創(chuàng)作的早期運動年畫,很有海派特色,難得一見。
展覽中有一幅1954年的海報《北海溜冰》,畫師為金肇芳,印數高達13萬,由上海徐滕記印刷廠印刷。在畫面中,工人男女青年攜手溜冰,小朋友們也在享受著運動的樂趣。遠處則是湖邊的連環(huán)亭子,北京的北海是著名的市民滑冰勝地,記者曾在冬天親睹多達數百名滑冰愛好者一起在冰面上運動。這樣的海報既親民又美觀,想必當年起到了宣傳運動健身的目的,且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在1982年黑龍江省第五屆運動會的海報上,身披5號運動服的滑雪運動員正在飛馳向前,他身后則有冰球、速滑、跳臺滑雪、花樣滑冰等幾個項目的運動員正在比賽的形象。海報下方的大字“沖出亞洲 走向世界”誕生于1979年,是《體育報》為慶祝中國運動員陳肖霞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為中國獲得第一個跳水世界冠軍時發(fā)表評論的文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中國體育最響亮的口號。
在中國參加第16屆奧運會籌備委員會印制的海報上,“到第十六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去!”的口號和胸有成竹的男女運動員塑像及其身后飄揚的五星紅旗非常醒目,旁邊則有那屆奧運會的主辦國澳大利亞的版圖形象,在主辦城市墨爾本所在的位置插了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可惜這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卻因國際政治因素未能前往參賽。
楊培明告訴記者,欣賞這些體育海報有幾個角度。一方面,宣傳畫有很強的時代性,是新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見證,它的繪制水準是相當高的,一批曾經在民國時期以畫月份牌為業(yè)的上海畫家都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參與創(chuàng)作宣傳畫。另一方面,宣傳畫的首要目的是宣傳,在此基礎上,畫師會融入個人的風格,用有特色的方式去反映時代特征。這樣我們作為后人觀賞到的宣傳畫,就有了豐富的內容。
1985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周有武繪制的第二屆全國工人運動會海報,有3名自行車運動員正在七彩色的賽道上比拼的場景。海報下部印有“建廠已六十年的上海新中動力機廠熱烈祝賀第二屆全國工人運動會勝利召開!”的字樣,還印著該廠的基本介紹、聯系方式和3款拳頭產品的圖像。展覽中展出的多幅第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五運會”)的海報上,也印有“上海無線電十八廠敬賀”等字樣。
平面設計師姜慶共告訴記者,這類印有廠名等信息的海報,尤其是五運會的海報,都有一定的贊助因素。海報上印工廠名字,相當于給贊助商利益回饋。這類海報通常并不公開發(fā)售,由組委會經辦其繪制和印刷等,派發(fā)到基層單位張貼各處。
本次展出的多幅作品都標有印數。楊培明表示,宣傳畫的一般印刷量在一兩萬張左右,高至幾十萬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過歷史上相對較多的印數,高達百萬張以上。由出版社作為印刷品來制作出版的,會有比較明確的印數記錄。不同門類的海報之間則情況不一,比如電影海報主要是為了宣傳新片上映,因此單個作品不會印量特別大。相對而言,體育海報的存世品類數量少于電影海報。
他強調說,印數多的海報并不一定會有很多留存至今,可能很多都在當時用于張貼,之后就破損、清除掉了,所以現在能夠擁有很多海報收藏的人,在全國范圍內都并不多見。宣傳畫因此成為一個比較小眾的市場。在他看來,這次集中展示幾十幅經典的新中國體育海報,也是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讓人們不要遺忘過去的藝術和生活。
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宣傳畫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姜慶共認為,宣傳畫被其他形式替代的主要原因,是社會進入到更講求經濟效益的時代,傳播的渠道和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商業(yè)海報的興起、電視的普及,各種因素交織,將宣傳畫擠出了舞臺。
改革開放后,西方海報的傳入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改變了人們的欣賞習慣。宣傳畫慣用的水粉畫、主流作品之間相似性較強的視覺表現形式,已很難再激起人們的興趣。大部分宣傳畫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很難立刻轉變。印刷年畫依然在部分農村流行,宣傳畫在城市公共空間中被大面積的鐵皮宣傳牌,即后來的廣告牌所替代。學校、工廠等機構會使用宣傳資金購買宣傳畫印刷制品,張貼在教室、單位宣傳欄或室內過道上。
慶祝冬奧選手奪金、中國女足奪冠的時候,人們會把網絡上流傳的電子海報保存到手機,再轉發(fā)到個人社交網絡。紅旗、運動員和隊伍、激情澎湃的姿勢與場景,仍是這些電子海報上的主要形象。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到2月25日,有興趣的讀者可至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觀展。對更多宣傳畫感興趣,也可以到上海市長寧區(qū)延安西路726號7樓K座上海楊培明宣傳畫收藏藝術館參觀。
(本文海報圖片由楊培明宣傳畫收藏藝術館提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93dn.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